公司董事李烈軍教授《知行合一 致真立人》新書發布會在廣州舉行

發布時間:2020-07-02
1
      廣東博士創新發展促進會(以下簡稱“博促會”)是由廣東省科技廳主管,廣東省民政廳指導監督下的,匯聚博士學歷高層次人才的非盈利性社會組織。2020年6月27日,由廣東博促會會長、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廣州今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李烈軍與江蘇大學教授霍向東合著,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書《知行合一  致真立人》在廣東博士創新發展促進會第二屆六次理事會議上隆重發布。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校長郝志峰,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副書記侯紅明,廣州大學副校長孫延明,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周榮,金發科技技術副總經理葉南飚,博士科技總裁倪浩等近50名博士出席了此次新書發布會。
      新書發布會上,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盧家明,大數據先鋒思想家、阿里巴巴集團前副總裁、《大數據》《數據之巔》《數文明》作者涂子沛,行走了160多個國家的中國當代徐霞客、《重走唐僧西行路》作者黃明,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黨委副書記劉民義,與兩位作者一起為新書揭幕。
新書揭幕
      揭幕儀式后,李烈軍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教育實踐,對新書進行了介紹。2010年,李烈軍告別為之奮斗20余年的鋼鐵事業,成為華南理工大學的一名教授,實現了自己教書育人的夢想。他的教師生涯雖不長,卻以真誠的付出和獨到的育人理念,鼓舞了無數在奮斗旅途上前行的年輕人,學生們都親切地叫他“李哥”。
李烈軍結合人生經歷和教育實踐介紹新書
      2014年,李烈軍榮獲華南理工大學第六屆“我最喜愛的導師獎”;2015年5月,他作為唯一的班主任代表在華南理工大學全校學生工作會議上作典型事跡發言,同年被評為《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并將自己的教育理念總結為“知行合一,致真立人”;2017年9月,他以“知行合一 致真立人”理念入選“廣東省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團”成員。他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將“知行合一”的思想傳遞給更多人,用“致真立人”的理念影響更多人。
 
《知行合一  致真立人》作者李烈軍
      《知行合一 致真立人》深入講述了作者在人生經歷和教育實踐中形成的“知行合一 致真立人”的理念。作者從鋼鐵冶煉的過程中得到“去偽存真”的啟迪,從傳統文化中的致真理念出發,歸納出獨立、創新、平等的中華民族精神,著重分析了陽明心學,結合作者李烈軍充滿戲劇性的人生經歷,介紹了作者在實踐中逐漸豐富的對“知行合一”的理解,而“致真立人”就是教育的使命,是教育工作者的人生使命。
      在這本書中,作者引經據典,并結合個人經歷和偉人事跡,鼓勵青年人胸懷理想與追求、砥礪品質與修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在知行合一,要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而以“致真”作為目標,在追求理想、知行合一的道路上就不會偏離方向。
 
《知行合一  致真立人》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黨委副書記、研究員劉民義認為,本書的最大亮點在于作者對“致真”的深入研究。作者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挖掘出致真的本質,從科學的發展歷程中提煉出致真的精神,再將致真與人才培養相結合來介紹致真教育的內涵,最后將致真升華到人生使命的高度,體現了動人的育人情懷和大愛。
      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執行校長、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陳建平說道:李教授的經歷非常豐富,無論是當年在鋼鐵產業,還是如今在學術和教育界,都取得了卓著的成就,這本書正是他奮斗人生的真實寫照。書中的很多事例都為青年學者追求科學、追求真理樹立了非常好的榜樣。同時,李烈軍“知行合一”的精神還體現在他在博促會的工作中,作為博促會會長,他致力于為科學工作者搭建政府、企業、學校、學界四方合作、協同創新的平臺,竭力促成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群眾,服務社會。從這本書中,不但可以看到李烈軍對科學精神的不懈追求,更難得的是,他在書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科學精神有機地結合起來,提出科學精神也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這一觀點新穎獨到,體現了他個人在這方面的理解和踐行。因此,這本書非常值得年輕人,尤其是青年學者閱讀,勉勵青年學者踏著前輩知行合一的腳印,為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級高工、廣東博促會理事余彬海評價道:李烈軍的文風就像他本人一樣質樸、踏實,知行合一既是他人生的寫照,也形成了他人生的信念,他本人就是知行合一、致真立人的踐行人。李烈軍從大學畢業后就主動到生產一線做爐前工,在鋼鐵熔爐的“千錘百煉”中一步步做到國家級研發中心主任,在產品、工藝的創新工作中取得了累累碩果。成為教授后,他又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深受學生們尊敬和喜愛。更可喜的是,從他的學生身上,已經看到了知行合一、致真立人的精神,說明他已經把這些優秀的理念傳承到了年輕一代。這本書的出版恰逢其時,在當今中國,人們常說,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但精神生活卻似乎越來越匱乏,究其原因,是很多人缺乏屬于自己的精神追求。這本書提出將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應用到科學創新、做人做事中,通過追求真知、趨近真實、堅持真理、順從真性,最終實現真我,這對我們當代人精神世界的豐富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搜索閱讀更多資訊
搜索閱讀更多資訊